为了降低C40S的成纱棉结,本公司从原料、设备、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技术宣传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一、合理配合棉花。
合理配棉是提高纱质量的基础。马值、长度整齐、复杂、有害点是影响棉结的主要因素。在一定的马值范围内,成熟度越高,单纤维的强度和柔韧性越好,生产过程中损伤、断裂越少,受摩擦缠绕成棉结的可能性越小。不同棉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见表1。
从表1可以看出,原料成熟度差,细度细,成纱棉结明显上升。因此,本公司制定的C40S纱布棉内部控制标准为马克隆值4.1-4.4,平均细度5600-5800支,平均含量低于2.4%。
二、各工序质量控制措施。
3.1清理连接。
(1)原棉中的杂质,梳理工序采用多梳理工艺,包机手速控制在1150-1300r/min,每次深度为1.5-2.0mm。
(2)JWF1211梳棉机三针配置格拉夫针布,锡林P-2035S×0.4(1280),活动盖C55/0(1280),道夫N-4030B×0.9(1280),滚筒针布配备鲨鱼AT501005030V,锡刺比从原来的1:1
3.2并列。
(1)并行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,加强浮游纤维的控制为技术配置原则,控制牵引中的棉结增长率。
(2)根据钩子的原理,采用顺拉伸的技术配置,头部和后部区域的拉伸倍数为1.90-1.98,末部和后部区域的拉伸倍数为1.19-1.25。
(3)选择较低的出条速度,设定适当的满筒条长度,避免条环、毛烂。出条速度头为340m/min,末端为310m/min。
3.3粗线。
及时更换磨损的假捻机,保持假捻机表面光洁度,加强拉伸区的清洁工作。
3.4细线。
使用较小的钳口间隔,提高纤维的控制能力,间隔块从原来的2.5mm改为2.25mm,效果比较表3。
3.5麦克风。
在保证纱线通道清洁的前提下,适当减少纱线张力,避免部分羽毛被棉结摩擦。优化筒速,从原来的1300r/min降到1200r/min,张力适当减轻,优化效果见表4。
四、攻击效果。
各工序采取攻击措施后,C40S成纱千米棉结明显下降,成果显着,成纱质量指标见表5。
五、结语。
降低成纱千米棉结是一项系统工程。从原料、设备、技术等各个方面入手,寻找影响棉结的重要因素,采取对应措施,取得预期效果。
关注仿佛纺课,了解相关纺织资讯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