订单
受疫情影响,对外贸易订单明显下降,内贸易双十一后订单跟进不足,棉纱大订单极少,市场成交以散单、小订单为主。从短期来看,拜登上台后,中美关系缓和,疫苗顺利进行,从12月开始储藏,郑棉振动反弹,但后续订单不好,棉花价格在15000元/吨以上,郑棉反弹幅度有限,新花成本在14000-15000元/吨原料支持不足,之后订单不好,棉纱价格下降。
在目前充裕的棉花购销环境下,考虑到市场风险因素,大多数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普遍保持在较低水平。以长江流域一家2万锭100多工人的中小型纺织厂为例,正常的原料库存是100吨,相当于企业一个月的棉花消耗量,与过去囤积的几百吨原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安徽宣城,一般而言,每年5-7月服装厂家会大量采购羽绒,但今年受疫情影响,服装厂家前期处于观望状态,近期由于羽绒服装市场反馈良好,加上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偏低,因此大量订单集中,另一方面“双十一”临近,线上客户的需求也快速增长,突如其来的订单令服装厂家措手不及。
二次疫情的突然消息,最近稍微好转的纺织市场突然受到影响!年初欧美疫情失控,纺织订单大面积取消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,很多纺织企业的库存还在仓库积压,或者货款还没有完全回来。
根据越南工贸部向国会提交的最新报告,纺织品和服装行业每年出口近400亿美元,所需织物仅为100亿米,而国内织物生产能力仅为23亿米,自给率约为25%,大部分织物依靠从中国和韩国进口,而国内织物加工行业只停留在产业链的缝制环节,附加值低,达不到越欧自贸协定原产地标准,因此无法充分享受越欧自贸协定带来的好处。